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叱咤風云的英雄,家居界亦如此。
改革開放之初,北方家居企業稱雄,還記得當年的天壇椅嗎?價格貴,質量好,市場熱銷,只要拿到產品代理權,就等于獲得了財富。
后來,廣東家居風起云涌,全面戰勝北方國有家居企業,迅速占領全國家居市場,廣東家居成就了一時之輝煌。今日廣東家居還留下了當年的老底子。
2001年,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此后,中國制造一時間幾乎成為世界制造的代名詞,中國南方地區成為了世界工廠,為全球提供大到家居、家電,小到打火機的一應生活必需品,中國趁勢躍上了世界老二的地位,中國睡獅真的醒了。
2010年以來,中國也遇到了世界強國一樣的老問題:人力資源開始匱乏,人工成本上升,制造業產能過剩,新興欠富裕國家爭奪低端制造業份額。
中國政府也早早就看到了低端制造對環境造成的危害,以及犧牲人民身體健康、犧牲人民生活幸福度的低端制造是不可持續的,打響了產業升級戰。
時至2015年,在嚴峻的現實面前,家居企業終于認識到,當年的產業升級并非宣傳機器的大話空話,而是很多專家學者的智慧結晶:如今,家居業已經到了不升級就完蛋的地步。
現在的市場狀況,對于并沒有早早為產業升級進行準備的企業是非常艱難的,而那些早就順應大勢,為產業升級進行了各項準備工作的企業,仍然走在正常的經營道路上,仍然能夠享受到中國經濟轉型中的巨大消費紅利——是的,經濟轉型期,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慢慢消失,但是消費紅利正在逐漸形成,國人不斷地買買買,到歐洲買,到韓國買,到日本買,國人手中并不缺錢。
中國經濟走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一個以消費主導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哪些家居企業能夠活下來,哪些家居企業能夠爭當新時代的英雄?
會進行品牌銷售的企業。
銷售是家居產業鏈中利潤率最高的一環,但是銷售也是最考驗團隊實力的一環。長期以來,中國家居企業的生產與銷售脫節,具體的銷售通常不是掌握在生產企業手中,生產企業需要遍布全國的一群非緊密合作的經銷商包攬銷售,銷售環節的高額利潤,因為銷售企業的高額成本,往往彼此抵消。并且由于經銷商的經營水平高下不一,經濟實力差異很大,銷售業績起伏較大,生產企業難以控制。
在新的消費環境下,向銷售要效益,是家居企業的主要生存法則。某大型家居企業最近徹底拋棄了為海外代工的業務,專心進行品牌專賣店的打造,新品牌的打造。與眾不同的是,該企業主要靠自身力量進行品牌自營,收獲頗豐。這是一個好的開端,也是一個有益的啟示:今后,家居企業的利潤,主要來自于銷售環節,來自于品牌溢價。
家居企業必須牢牢掌握銷售主導權,必須有能力在銷售環節獲得控制權,才有可能取勝于市場。誰的銷售做得好,誰就可以傲視群雄。而做好銷售,尤其是做好品牌銷售,這可是一件十分拼人才實力、團隊管理水平、企業負責人戰略眼光的活兒,工作難度可想而知。
轉型設計、滿足個性化定制服務的企業。
普通的家居專賣店里生意不好做,但是中國人投入家居消費的金錢并沒減少,反而是增加了。中國人消費家居產品的方式變了:他們正越來越熱衷于家居空間的整體設計。說白了,家居已經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存在,而是依附于整個家居環境的一個融入性存在。消費者需要的是有設計的家居環境,而不僅僅是一套高雅的家居。在這樣的消費大潮下,家居企業只有積極轉型,向設計型企業、個性定制型企業轉型。而事實上,及時進行這種看似革命性轉型的企業,都收獲了不菲的經濟效益,而沒有轉型的企業,好的也只能保住以前的成果,難有大的發展。
能夠駕馭網絡銷售的企業。
不管你喜歡不喜歡,網絡就在那里,每天產生著巨量的銷售額。當然,網絡上也有種種欺詐事件,有種種不如意。甚至可以說,某種程度上,網絡銷售的興起,是中國市場經濟的某種倒退——那些劣質的產品,有了一個巨大的銷售渠道。但是,所有的事物都有一個發生、發展、成熟、衰落的過程。網絡銷售正處在高速發展的上升通道中,你無視它的存在,它就可能會吞噬你,這就是這個世界殘酷無情的生存規律。
相信,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參與網絡銷售,網絡銷售也會變得越來越成熟。新的網絡銷售品牌與網絡銷售平臺都會崛起。今天紅極一時的網絡銷售平臺,絕對不會是網絡銷售的終極存在。網絡銷售是所有具備基本網絡知識的企業共同擁有的,僅就技術含量而言,并不高深,相信會有更多的優秀傳統企業能夠駕馭網絡銷售平臺,為自己的企業找到一片銷售新天地。
具有國際視野的企業。
在新的消費時代,家居企業必須擁有國際視野,有向國外銷售產品的勇氣,也有從國外采購產品在國內銷售的勇氣。世界變化得如此之快,轉眼間,我們就從一個制造低端產品的大國,向一個消費產品的大國演變。然而,這是未來很短的時間里,中國必須要實現的巨變,否則我們的十三五規劃將是一句空話。中國的經濟發展正從依靠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拉動,變成主要依靠消費拉動。當消費日益成為中國人經濟生活的主旋律時,沒有國際視野的大型家居企業是很難生存的。
事實上,在廣東,已經有很多家居企業將自己的工廠開到了海外,從海外采購家居設計產品,雇傭海外設計師為自己工作,以及以自有品牌向海外銷售產品。有些家居企業一直在秉持著內外銷五五成的原則,以分散經營風險。這樣的國際視野,值得更多的企業研究、借鑒。
未來,不善于在全世界范圍內整合資源的家居企業,生存難度是很大的。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對于世界經濟的參與度也越來越深,受到海外世界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駝鳥型埋頭國內的家居企業而臨的經營風險肯定會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