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互聯網+”模式,雖然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涉足,但大多數采取的是保守的做法。為何會這樣?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是源于對新模式的恐懼。對于傳統的衣柜企業來說,要認清保守做法意味著是損失最小化,而不是收益最大化。
衣柜企業面對的恐懼
互聯網去中間化。衣柜企業是靠經銷商與消費者建立聯系的,如果互聯網是去中間化的,那么互聯網+就意味著傳統銷售體系會受沖擊,甚至解體,而這必然遭到中間商的抵制。因此,面對去中間化,衣柜企業是恐懼的。
互聯網會擾亂價格體系:既然互聯網意味著低價,那么必然擾亂價格體系,也意味著利潤空間的壓縮。互聯網就意味著燒錢:互聯網的信息,總是與風投、燒錢等相關聯的。盡管這不是全部,但對于那些對互聯網知之甚少的人而言,這就是全部。那些沒有融資能力,燒不起錢的人,當然會恐懼。
互聯網是不那么靠譜的事:一個idea就能融資。對于那些扎扎實實做事的衣柜人來說,多少有些不靠譜。互聯網意味著顛覆和迭代:顛覆的事,或許還好理解。對于迭代,很多人難以理解。難以理解,就有恐懼。
衣柜企業擺脫恐懼實踐出真知
對于互聯網+的恐懼,于是不少衣柜企業采取了隔離的對策。不可否認,這是自我保護的一種,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衣柜企業若不嘗試一番,有可能會錯失良機。有業內人士指出,互聯網時代,信息透明度高了,信息應該更加對稱了。然而,最重要的不是信息對稱了,而是那些掌握著話題權的互聯網大忽悠們,沒有把互聯網的真相告訴大家。比如,如果衣柜企業知道互聯網企業也有一支龐大的地推隊伍,那么衣柜企業就會認為原來的渠道是互聯網時代的優良資產。如果衣柜企業知道電商其實是拿“去中間化”讓渠道就范,那么就不會害怕渠道沖突了。如果知道百度其實是靠打電話營銷的,那么互聯網就不那么神秘了。
都說“互聯網+”是一把手工程,這倒不假。因為最大的恐懼來自一把手,不管部下多么淡定,只要一把手恐懼,就等于整體公司在恐懼。說實話,剛接觸對互聯網存在恐懼是正常,但是慢慢跟蹤一些企業,參與實踐,就會發現互聯網不值得那么恐懼。因此,對于衣柜企業來說,只有付諸實踐,對互聯網+模式的恐懼總會得到消除。
編輯: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