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對于人造板地板這樣的關乎百姓健康的產品質量安全監督和構建全社會質量共治機制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一些企業的法律和質量意識淡薄,質量安全保障體系不完善,對消費者的健康安全、行業的正常發展已經產生了影響。我們要通過在林產木制品產業開展‘綠色風暴’活動,樹立一批人造板、地板的標桿企業與品牌,曝光、打擊極少數偽劣人造板、地板的生產企業,為營造人造板、地板行業良好市場環境做出貢獻。”中國經濟報刊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胡英暖在“木制品質量監督萬里行——直擊人造板、地板市場現狀”大型公益調查活動新聞發布會上這樣談到。
我國人造板行業發展遇瓶頸
記者了解到,在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形勢下,特別是人造板行業受綜合因素的影響,正在面臨新的生存危機。據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副會長吳盛富介紹,今年我國人造板產能持續增加,市場銷量不增反減,產能過剩風險顯現,引發了市場惡性競爭,打價格戰,從而導致產品質量下降,企業誠信缺失,社會責任感差,并造成市場紊亂。另一方面,受原輔材料、運輸、能源價格波動,物流、勞動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人造板企業效益普遍下滑,招工、融資困難增加。同時,我國人造板企業大而不強,存在企業技術儲備不夠,產品品牌效應不強,研發投入不足等瓶頸。
中國林產工業協會秘書長石峰對此表示,在這種形勢下,開展“木制品質量監督萬里行”活動,一是說明我們對人造板、木地板產業升級是有信心的;二是可以向社會傳遞包括人造板、地板在內的中國木制品產業是講誠信、講社會責任的產業,業內的主流企業是負責任的企業,其產品是安全放心的;三是通過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摸清人造板、地板的市場現狀、質量存在問題及表現形式、將一些不良企業、產品曝光,最大可能的減少偽劣假冒人造板、地板給消費者帶來的損害。
胡英暖透露,木制品質量監督萬里行活動,將采用公開與暗訪相結合的方式,對人造板、地板的批發市場、生產企業進行調查、采訪。活動分為三個階段:由媒體組成的調查團,先行對人造板批發市場和生產企業進行暗訪,召開新聞發布會為第一階段。啟動第二輪調查活動為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為“調查報告”撰寫與發布階段。這份由專家學者、資深媒體人撰寫中國木制品質量監督萬里行(人造板、木地板)調查報告將在第二屆世界人造板大會上發布同時上報國家質檢總局、國家工商總局、中國消費者協會等相關部門。三個階段中,媒體都將進行持續性的跟進報道。
我國人造板質量仍存問題 質量信用體系建設受關注
中國經濟報刊協會會長莫新元表示,目前人造板行業還存在著以次充好的現象,產品質量仍存問題,已經損害了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和健康安全,也給行業健康發展帶來問題。
中國工商報社要聞部主任黃鵬在發布會上通報,人造板市場調查顯示,目前我國部分人造板產品存在甲醛釋放量超標、產品檢測報告張冠李戴、貼牌銷售以次充好、行業發展不平衡、消費誤區需要引導、市場監管存在薄弱環節等問題。需要加強產品質量監督,加強行業自律,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推動行業轉型升級,部門合力共治,社會輿論監督,推動市場扶優除劣。
對此,調查團建議完善以信用公示為核心的市場監管新機制,強化隨機抽查,加大人造板市場抽檢力度,避免送檢產品與銷售產品不一致, 促進市場公平有序競爭。盡快規范現行人造板甲醛釋放量標準,嚴格統一檢測依據和評判尺度,避免板材單位指標合格、室內總量超標現象,影響消費者身心健康。建立人造板產品全流程溯源制度,加強產品追溯、召回管理體系建設。扶持名優企業,鼓勵企業科技創新,走品牌化、規模化、可持續發展之路。加強消費教育與引導,倡導消費者理性選擇、科學消費、綠色宜居,同時,與下游產品監管部門聯動監督,推動板材市場優勝劣汰。建議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加強木質林產品質量管理,開展信得過企業認定和采信等工作,全面推進中國林產工業的質量信用體系和企業社會責任體系的建設。
石峰也表示,活動與調查報告將作為重要依據,納入到中國林產工業協會信用和信得過企業認定和推薦工作、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制等重點工作中;活動與調查報告將形成紅黑名單榜,對品質信得過企業列為紅榜、生產劣質產品的企業列入黑名單。
中國經濟網記者獲悉,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剛剛出臺《加強木質林產品質量管理,全面推進信用體系建設,爭做信得過企業》通知,在全行業中開展信得過企業認定和推薦工作。石峰為此呼吁此項工作,社會宣傳力度更大一點,政府出面做的工作更多一點,企業再自覺一點。
社會共治成人造板質量提升關鍵
“木材制品質量萬里行監督活動十分有意義。這樣的活動的開展,不僅有利于促進木材加工業企業的正常發展,也有利于保護我們消費者的權益,有利于促進整個木材行業的健康發展,不僅關系到木材工業在國內能不能做大做強,也關系到我國的木材工業能不能更好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它應有的貢獻。”全國木材管理辦公室主任、國家林業局計財司副司長孫建在新聞發布會講話中強調指出。
孫建還指出,提高木制品質量首先要明確企業的主題責任,增強企業的質量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和品牌意識。另外要建立行業準入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消費者權益和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強行業標準的制定,通過產業政策的制定引導企業健康發展。政府部門之間要形成監管合力,發揮各部門的優勢,探索更有效的監管模式。同時發揮社會監管全民監督的作用,協會和媒體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監督的氛圍,對造假企業形成壓力。
中國消費者協會投訴部主任張德志也表示,企業是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第一責任人,但如果這個第一責任人不自覺,不規范、不自律,社會和消費者就得采取措施用他律的方式規范他。木制品質量監督萬里行活動,采取主動出擊的方法,幫助木制品行業提高質量,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