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8月,低迷的燈飾行業迎來一絲暖流:國內房地產市場日漸復蘇,令不少燈企看到市場回暖跡象。近期商鋪租金迎來近十年最大降幅,也幫租戶們大幅減負。
在古鎮燈飾產業30余年的發展史上,類似近兩年的低迷行情甚為少見,以至于不少龍頭燈企也大呼“行業變化太快”。
產業增速開始放緩、企業并購重組加快……市場變革之際,互聯網+、新型孵化器等新理念、新模式的涌現,預示著當前國內燈飾行業已邁入經濟新常態。在此背景下,以古鎮為核心所覆蓋的三市11鎮區,其年產值超千億元的燈飾產業集群如何破繭重生,再領風潮?
開篇語
扼守珠江口,領潮伶仃洋。
2015年,以創新驅動為核心戰略,中山新型專業鎮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從八大專業鎮創新工程到十大政策、四大抓手,“創新”,已然成為偉人故里厚積薄發的基石,更成為中山專業鎮經濟破繭成蝶的關鍵引擎。
為深入探尋中山新型專業鎮創新之路,從本期起《南方日報·中山觀察》將推出“新型專業鎮大調研”系列報道,敬請垂注!
市場現狀
商鋪租金迎近十年最大降幅
“三年不變價,最低25元/平方米。”驅車從中山市區經沙古公路前往古鎮,不時可以看到印有這個廣告語的戶外廣告牌。
作為當前古鎮已經投入使用的最高端燈飾商貿綜合體,近期星光聯盟大幅調低租金的舉措,在整個行業引起較大反響。經過調整后,星光聯盟負一樓和十樓的月租僅為25元/平方米,最貴的一樓商鋪月租也僅為80元/平方米。
“或許這是古鎮燈飾賣場近10年租金降幅最大的一次。”8月19日,琪朗燈飾古鎮中心總經理魏偉明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
深耕燈飾行業多年,在魏偉明的印象中,以往雖然租賃市場也會根據市場行情適當調整租金,但幅度大多維持在5%—10%。這一次,古鎮不少賣場的租金調整幅度遠超以往,部分賣場租金下調幅度甚至達到30%。對于它們來說,這是保本價,基本沒有盈利空間。
從多年前數公里長的燈飾一條街,到如今密集林立的燈飾商貿綜合體,30余年來展貿經濟推動整個古鎮燈飾產業騰飛,其發展情況被稱為行業的“晴雨表”。從目前“晴雨表”的數據來看,整個行業顯得較為乏力。
早于星光聯盟之前,古鎮另一燈飾商貿綜合體東方佰盛燈飾廣場就發出通知,表示在國內燈飾市場不景氣的背景下,該賣場愿與商戶共同進退、共渡難關。2015年4月起至12月31日,在這一時間段內該賣場全面下調租金,下調標準為合同期租金單價的10%。
古鎮首個五星級燈飾賣場——世貿博覽中心,從今年6月開始也主動調整租金,一樓調整為98元/平方米·月、二樓調整為68元/平方米·月、三樓調整為48元/平方米·月。
許多小燈飾賣場也在跟風。逸豐燈飾城早早提出,在2015年4月底能成功簽租的商戶可獲得優惠政策:一樓50-80元/平方米·月、二樓25-30元/平方米·月、三樓20-25元/平方米·月、四至五樓15-20元/平方米·月。
“5年前,古鎮最旺的商鋪月租可達到150元/平方米。如今,主流賣場租金較貴的商鋪也不到100元/平方米。市場調節之下,部分小商鋪的租金甚至降了30%,幾乎是虧本經營。”古鎮中興大道上一燈飾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就算鋪租降了,不少燈飾廣場還是沒有招滿,幾個大賣場目前各自還有十多個鋪位在招租。
行業調整
兩個“一增一減”帶來寒冬
燈飾行業此輪低迷的市場行情,最初由房地產市場的調整所引發。談及這一問題時,廣東省燈飾照明行業協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陳凌云用了兩個“一增一減”來總結。
“第一個‘一增一減’,是指企業數量的增加與市場容量的減少。由于燈飾行業準入門檻較低,近幾年來國內許多城市都在引入燈飾產業鏈,使得燈飾企業大量增加。分‘蛋糕’的人多了,但蛋糕卻在不斷縮水:自2014年開始,國內房地產市場步入調整期,百城價格連續大跌,市場整體出現供大于求,令燈企苦不堪言。”陳凌云介紹道。
魏偉明告訴記者,今年LED和傳統水晶燈的市場容量也在持續萎縮,幅度在20%—30%之間,市場競爭堪稱“慘烈”。
第二個“一增一減”,是指成本的上漲與利潤的下滑。企業成本方面,近幾年來工人工資大幅提高,給企業帶來巨大壓力。在銷售端,不良的競爭卻導致價格戰不斷,銷售價格越來越低。一增一減之間,企業難以承擔重負。陳凌云坦言,古鎮燈飾產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面對較為不利的市場環境,許多企業坦言利潤已經降到臨界點,在生存與倒閉的關口徘徊,難以承擔高昂租金。
“對于企業來說,當然希望賣場鋪租下滑,但降租確實難以改變市場寒冬。”阿波斯燈飾營銷總監陳海明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商戶來說,降租其實是“治標不治本”,改變市場“寒冷”格局也并不是依靠降租就可實現的。
古鎮境況
燈飾產業正步入經濟“新常態”
市場面臨較長調整期、產業增速開始放緩、上市并購潮此起彼伏……種種跡象顯示,當前國內燈飾行業已經邁入“新常態”。
如陳海明所言,在新常態下,中國燈飾產業當前正在經歷寒潮,絕不僅僅是靠降租就可解決。就中國燈飾之都古鎮而言,其面臨的問題更為復雜。
從1982年發展至今,古鎮已形成以其為中心,覆蓋周邊三市11鎮區,年產值超千億元的燈飾產業集群。去年,在中國照明電器協會年度報告中,確認古鎮燈飾占全國燈飾照明行業70%份額。
無論是市場份額、產業聚集程度,還是專利申請數量與保護力度,與中山其他產業集群相比,古鎮燈飾產業集群都當之無愧可稱作“成熟”。然而這個成熟的產業集群近年來在全新產業浪潮與商業模式的沖擊下,也略顯疲態。
相關媒體報道的數據顯示,2011—2013年,古鎮全鎮燈飾產業產值依次為175億元、158.1億元以及141.1億元。從數據來看,在古鎮全鎮工業總產值呈現上升的背景下,其燈飾產業的產值卻呈現出逐年下滑的趨勢。
產業的低迷雖然起源于冰冷的市場行情,但古鎮燈飾行業長期存在的三大隱憂,也成為制約整個產業加速轉型升級的較大阻力:從古鎮自身的企業結構來看,由于龍頭企業缺位導致其整體產業競爭力偏弱;從產業發展趨勢來看,在LED領域古鎮并無主導權;從區域協作來看,圍繞古鎮所形成的千億燈飾產業帶目前并無有序分工。
古鎮鎮黨委書記劉建輝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當前中國經濟進入發展新常態,過去30多年以投資和資本擴張為主導的經濟模式,在經濟新常態下必然會出現增速放緩。古鎮燈飾產業當前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但劉建輝也認為,古鎮鎮經濟發展比較成熟、穩定,就如上了軌的火車輪子,只要給予相應的動力和正確的引導,必能不斷前進。
在新常態下,古鎮如何破解存在多年的三大隱憂,帶領以其為核心所形成的千億燈飾產業集群帶破繭重生、再領行業風潮?
三大隱憂
1、缺乏龍頭燈企 產業大而不強
2014年,中山市政協與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聯合組織專業人士,深入調研古鎮燈飾照明產業后,對古鎮“滿天星星不見月亮”的現狀感到擔憂:
古鎮燈飾產業以加工裝配為主,99%以上都是小微企業。全鎮約6000家企業生產燈飾,另有4000家企業做配套,年產值僅200億元,多數企業的產值偏小。據權威數據統計,到2013年,古鎮燈飾企業中年銷售額1億元以上的僅13家,10億元以上的僅1家,20億元、30億元以上企業還是空白。
在產業集群成長初期,眾多小企業相互競爭融合激發市場活力。然而,在行業兼并潮此起彼伏的當下,“大而不強”正成為古鎮燈飾行業的一大隱痛:當古鎮仍以中小企業打天下之際,國內許多龍頭燈企已經在加速開拓市場推動行業洗牌:
從去年至今,LED行業并購頻繁。據高工產研LED研究所(GGII)調研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LED行業并購案整體金額為60.7億元,而今年的1-8月份,并購金額已經達到293.1億元的規模。近期,卓耐普、歐密格、雷特科技等6家LED照明企業陸續掛牌“新三板”,嘉美照明、朗士照明、托維照明等大批企業據傳也已啟動上市計劃。
“市場調整期企業心態各有不同。有的企業重點抓現金流,不敢投資,有的企業則是逆勢加快擴張步伐。古鎮中小企業眾多,但絕大多數企業不具備上新三板的條件,更別說IPO上市。培育龍頭企業引領行業,對于古鎮政府而言任重道遠。”陳凌云說道。
2、LED新光源領域 幾乎無話語權
當前,在全球節能環保理念的驅動下,以LED為代表的新光源照明正在引發照明行業的巨大變革。由于在傳統光源領域具有絕對優勢,許多古鎮燈飾企業安于現狀,并不積極主動打破舊有生產模式,這成為古鎮燈飾產業另一大隱憂。
“一個燈具,大致包括光源、驅動、結構三個方面。后兩者都是圍繞著光源來變化。古鎮整個成熟的產業集群,是建立在傳統光源的基礎上,新光源的出現將對其造成較大沖擊。”在中山大學(古鎮)半導體照明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李軍看來,新光源照明產品正在創新技術的驅動下不斷實現更新換代,由白熾燈到節能燈、鹵素燈到LED燈。
在這個替代過程中,一些廠商迅速跟進、大力投入新的光源與產品的研發推廣,迅速搶占先機,建立了競爭優勢。相反,古鎮不少燈飾廠商對新技術持觀望態度,跟進較慢,結果喪失了先機。
“目前國內在新光源領域較有話語權的,就包括深圳、廈門等城市。與之相比,古鎮仍需追趕。”李軍說道。
以深圳為例,抓住最新產業潮流,從2009年起深圳就在財政、科技投資等領域對LED產業進行全方位扶持,刺激民間對LED產業近500億元的投資拉動,催生了十幾家LED上市公司,帶動深圳市LED產業年產值突破500億元。
2014年廣東LED產業繼續維持高成長態勢,繼續領跑全國,深圳則成為省內LED產品出口規模最大的城市,中山僅排第二。
3、千億產業集群帶無法協同作戰
作為一個僅47.8平方公里的鎮區,從1982年發展至今,古鎮周邊已形成年產值超千億元的燈飾產業集群。人流、物流、資金流的大幅匯聚,為這些區域的發展提供了龐大的產業支撐。
然而,由于缺乏統一規劃與區域協作意識,同屬于中山市的小欖、橫欄,其燈飾產業與古鎮出現了重復建設,公共技術資源配置效率大打折扣,甚至出現了內耗式的同質化競爭。與古鎮緊挨著的江門市,其燈飾產業的發展規劃與古鎮也并無太大錯位,甚至一度出現了兩個區域“搶燈企”的現象。
從產業協作的角度考慮,以古鎮為核心所形成的這條千億產業集群帶,并未發揮出應有作用。在2014年的中山兩會上,致公黨中山市委會的《關于加強區域協作,推進我市傳統產業集群創新升級的建議》中也表達了同樣觀點:
產業集群內企業缺乏有效的分工協作,產業供應鏈的各個環節銜接不緊密,產品配套能力不強,產業集中度較低,企業集群成長仍以橫向聯系為主,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專業化分工合作體系不完善,這種結構的不合理使其難以發揮集群的規模經濟優勢和產業集群的聯動效應。
在今年初中山市提出的新型專業鎮戰略中,西部燈飾光源產業帶成為中山“兩區四帶多集群”戰略中的重要內容。古鎮如何充分發揮引領作用,推動千億產業集群帶協同作戰,這或將關系到整個中山照明產業的未來。